2012年1月19日 星期四

國際研討會心的感想


慢與美

    現今社會往往傾向把速度調快,但這次演講的教授主張人生的步調應該放慢,多放一點時間在留意身週遭的美好,課表也應該多加一點空堂,實施補救教學等,我雖然也常常被都市快速的生活壓得喘不過氣,但我認為有時「追求速度」是必要的,因為有時速度就是一種效率,當你很快完成一件事時,就可以有更多所謂空白的時間去做額外自己想做的事,且每個人的時間是固定的,往往成功與否和時間的掌控也有很大的關係,因此我認為在追求「慢」的同時,也應該重視效率和專注力的部分,而不是一味否定速度。

    再者,主講者也提到了測驗卷過多、補習補過頭等問題。剛上大一的我,擺脫龐大的升學壓力也不過才四個多月的時間,雖然當初曾經對堆積如山的考卷感到厭煩,也曾經和同學抱怨升學主義的殘酷。但到了現在,我認為最值得回憶的部分還是當初有一個指考為目標的那段日子,當初只要因為弱科進步了就雀躍不已的心情。也許升學主義的確潛藏了不少教育問題,但我認為其中也有不少值得延續的精神。

    主講者也不斷強調「美」的實踐,強調學校教育應該更加重視藝術領域的教學,藝術當然重要,我也是很喜歡聽音樂看繪本等藝術欣賞的活動,但學校教育的制定應該是按照社會主流價值觀和家長期許的,如果想強調「美」應該首先向家長或社會大眾宣導,其實很明顯的,大部分的家長拿到成績單都是先看學科的部分,藝能科的部分即使表現不盡理想通常都只是一笑置之(我小時候學鋼琴時,我爸曾親口說過:「學那種東西要幹嘛?」),因此我認為應該先從社會大眾的價值觀去改變,直接從學校教育操刀效果應該不會明顯,比方說每週多加一堂美術課可能最後就變成每週多一節拿來考試的課而已。當社會主流價值觀變成也注重美的實踐時,自然而然學校教育也一定會跟著改變,畢竟學校是幫助學生社會化的重要管道,不可能不被社會風氣所影響。

    最後當提問討論時,某位老師也提出了現今社會風氣還是存在「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傳統觀念,他提出了一位國三女生做蛋糕得到國際殊榮,但多數家長是不願意自己的子女走上這條路的,即使自己的子女從中得到成就感,即使自己的子女真的有這方面的天賦,甚至我們從某位家長的發言中,還可以聽出性別不平等、性別刻板印象的一些言論,有鑑於此,我認為在教育鼓吹「慢」與「美」之前,還有許多觀念需要被修正。